勤廉楷模
福建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黄琦锋—— 情洒援疆路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7/3

黄琦锋(左二)给哈萨克族“亲戚”沙大叔的孙子孙女发放奖学金,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李晓阳 摄

  

      庭院内新建的钢质葡萄架上爬满了翠绿的嫩叶,旁边宽大的菜园修葺一新。前几天,黄琦锋又一次来到他的维吾尔族“亲戚”阿不都沙拉木·拜克力家。见到“远亲”的到来,阿不都沙拉木一边拉着他的手,一边介绍帮扶项目的进展,并开始谋划起果蔬种植和家庭养殖的致富新路。

  这亲如一家场景的背后,是福建援疆干部心系民族兄弟的浓厚情谊。

  2006年,黄琦锋从部队转业来到福建省纪委。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3年来,他多次被评为省纪委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2016年底,得知组织要选派干部去援疆,黄琦锋没有犹豫,立即报了名。

  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

  从组织确定人选到出发,仅五天时间,黄琦锋迅速交接好工作,就随第七批福建援疆骨干队伍先头进疆,与前一批援疆工作队压茬交接。“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这是他受领援疆任务时下定的决心。

  作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黄琦锋分管援疆工作队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我们第七批福建援疆工作队成员,既有来自各级机关的党政干部,又有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黄琦锋说,他的职责就是当好团队的“护林员”,保证每个人干事不犯事、敢闯不乱闯,圆满完成援疆任务。

  “他不仅是我的好领导,更是我的好兄长。”援疆同事杨露榕说,每当干部遇到困难时,黄琦锋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每当干部遇到困惑时,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开导。“有几次我生病了,他得知后都会给我上门送药,叮嘱我注意休息。”

  在援友们眼里,黄琦锋是一位“知心朋友”,但在监督管理方面,他却一点也不含糊。只要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他总是及时提醒,平日里也常给大家敲“警钟”。用黄琦锋的话说,就是“不让我的援友们滑过纪律的红线,都能在援疆征程中建功立业,给组织和亲人带去喜报和喜悦”。

  在受援地昌吉回族自治州,黄琦锋担任州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分管案管室、信访室等部门。当时,州纪委案管室成立时间不长,人手少,工作任务却十分繁重。“琦锋同志业务精、作风实,到任后从带队伍抓起,既当指挥员,提思路要求,又当战斗员,自己动手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州纪委案管室原主任、现任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纪工委书记王锋对他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钦佩不已。

  2018年底,黄琦锋接待了一位上访户老李。老李年近八旬,因为不满拆迁补偿,长年上访累积了不少怨气,以至于连接访干部也常成为老李的投诉对象,成了令人头疼的信访“钉子户”。黄琦锋了解相关情况后,带领信访室同志,多次上门走访,真情劝导、化解心结,并请律师从法律的角度对老李反映的问题耐心讲解,最终老李接受了解决方案。

  哈萨克族大叔心中的“巴郎子”

  正月的南国,和风熏柳、花香醉人,而在遥远的北疆,仍是大雪纷飞,广袤大地银装素裹。2018年正月,还没来得及过元宵节,黄琦锋就踏上了返疆的路途。

  返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探望哈萨克族“亲戚”——沙它尔里甫·呼尔汗。古稀之年的沙大叔和老伴独自抚养3个孙辈,属于低收入困难户。2017年初,在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活动中,黄琦锋和沙大叔一家结为“亲戚”,沙大叔也是黄琦锋进疆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亲戚”。

  见到黄琦锋一行的到来,沙大叔一家格外高兴,拉着他进了屋,盘坐在大炕上,聊起了生产生活、家长里短。黄琦锋给他们带去了哈萨克语版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国家这几年来发生的巨变。沙大叔认真听着,并不时点点头。最后,沙大叔还打趣说,经过几次交流,他对“胡建”(福建)普通话也熟悉了。说到这,大家开心地笑起来。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其乐融融,沙大叔感慨地说:“我的‘巴郎子’(男孩子)们都忙着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来看我,还好有你这个‘巴郎子’常来关心我,家里才热闹起来。你永远是我的‘巴郎子’!”

  结亲以来,黄琦锋定期去沙大叔家了解情况,进行帮扶,铡草拌料、喂牛喂羊,到地里运粪堆肥,给苞谷苗打杈,有时在沙大叔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天。

  当得知沙大叔和其他村民入社托养的扶贫羊因合作社经营不善无法兑现分红时,黄琦锋用心帮助协调,最终沙大叔等几十户贫困户如愿领到了以物代偿的马和羊。

  黄琦锋还积极筹集资金设立帮困助学基金,解除困难家庭大学生的后顾之忧;组织援疆干部帮助采购推销优质蜂蜜,解决了乡亲们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2018年7月,黄琦锋又与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阿不都沙拉木·拜克力一家结对子,在开展一对一帮扶中,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了他们的“家里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活动是新疆增进民族团结的创新举措,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黄琦锋说,让党员干部与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结对认亲,既助力乡亲们摆脱贫困,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人生无悔的选择

  “当时你爱人被派到上海高校访学,还要半年才能回来,孩子也刚上初中,正是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你怎么会有勇气去援疆?”援疆以来总会有亲友问黄琦锋这个问题。黄琦锋坦言,其实当时也有不少顾虑,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坚定了他的决心。既然响应组织号召报了名,那就是一种承诺,必须无条件接受组织的挑选,有困难也只能去克服。

  2016年底,黄琦锋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亲人的牵挂,踏上援疆的征途。

  初到昌吉,黄琦锋无暇感受自然风光,也无暇顾及环境、饮食和时差带来的种种不适,他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熟悉情况,进入新角色。他认真学习新疆民族宗教、历史发展、经济社会等知识,风雪兼程奔赴昌吉州6个福建对口支援县市,了解援建项目情况。

  通过学习和调研,黄琦锋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他与援友们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为新疆的安定发展努力奋斗。在促进闽疆两地交往交流中,黄琦锋积极牵线搭桥,2018年9月,他争取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受援地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和相关场所建设,推动两地纪检监察业务交流。

  “援疆不只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和历练。援疆两年多来,我收获了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温暖。”黄琦锋说,在他刚入疆不久,独居外地的岳父母相继突发疾病住院,妻子是独生女又远在上海进修,派出单位福建省纪委的领导得知后立即委派当地纪委上门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的关怀为他安心在边疆工作提供了保障。(陈金来 熊纪通 郑鉴强)


闽ICP备200158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