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楷模
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刊文丨文坛宿将林默涵 廉洁清风永流芳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5/13

  林默涵(1913—2008年),原名林烈,福建省武平县人。1928年求学时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职,是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家、艺术教育家。

  1942年5月,林默涵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随后,被调到《解放日报》副刊部工作。这期间,他撰写大量抨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杂文、表彰先进人物的特写、普及生产知识的小品。他还发表了许多评论文章,对群众创造的新型人民文艺,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后出现的新的文艺形势,对艺术家深入工农群众所展示的新面貌,都给予了热情的讴歌。

  1961年,他组织领导了现代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工作,并参与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为我国的戏剧现代化革新和芭蕾舞民族化付出了心血。同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召开高等院校文科和艺术院校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后,他主抓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7个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全国著名的艺术学科专家深入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艺术教育教材体系。

  1985年经中央批准,发起和创建了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他任第一任理事长,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他倡导成立了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文化部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

  如今,在武平县武东镇川坊村新建成的林默涵故居里陈列了他的主要生平事迹,他一贯的思想和行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在展板上,“要扶正祛邪,继续高扬主旋律。‘扶正’,就是理直气壮地高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谱正气篇,唱硬骨头歌;‘祛邪’,就是揭露、鞭挞、批判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崇洋媚外、腐化堕落、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在内的各种错误思潮和丑恶现象”,同时也是对林氏家训“齐家政、正礼节”“礼义廉耻,兼修四维”“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的继承和发展,赋以时代的新内涵。林默涵的精神和这些族规家训,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他们不忘先辈、砥砺前行。


闽ICP备20015806号-1